2023年07月07日下午,俄语学院各基层教学组织开展了教师“说课讲课磨课”活动,活动由学院院长、党总支书记徐曼琳同志主持。此次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优化教学设计,彰显“学生中心”和合作教学为目标展开,特别是对“三进”精神如何融入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如何支持教学进行了重点研讨。
首先,杨希老师和罗朦老师就如何高效制作“三进”微课的流程做了详细展示,并介绍了微课制作的优质软件和相关运用技巧。两位老师都认为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方式,应该利用信息技术、拓展思路、提高效率。
 |
杨希老师进行说课展示 |
 |
罗朦老师进行技术演示 |
付景老师以《美丽中国》为题进行了说课,此门课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了“引”、“学”、“思”、“拓”、“产”五个环节,围绕习近平主席的相关报告,将思政目标放于教学目标的第一位,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引出话题,培养学生的认同感,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,实现传播中国文化,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理念。
 |
付景老师进行说课演示 |
王丽雯老师就如何将《习近平治国理政》融入到俄语阅读课程中,如何注重融入元素的挖掘进行了分析。王老师提倡从“内涵”挖掘,从“背景知识”延伸,引导学生阅读国家文学作品,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,鼓励学生在困难时刻勇往直前。
李俊瑛老师对“三进”特色课程《报刊阅读》进行了详细的剖析。李老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、主观能动性和价值观为目标,以四种方式挖掘思政元素:自主知识探索、合作探讨式课堂、由外而内的国际视野看中国和由内而外的用俄语讲好中国故事。
 |
李俊瑛老师进行说课演示 |
胡业爽老师分享了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《基础口译》的建设历程和课程特色。胡老师指出,学院将深度贯彻“三进”工作精神,翻译课程应明确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,优选外宣翻译的热点、身边生活的亮点和精神引领的重点,从而进行科学评价。
 |
胡业爽老师分析《基础口译》课程 |
邵楠希副院长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。她表示,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始终是教学最根本的问题,应该坚持“以科研带教研,以教研促科研”的原则,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,让学生学在其中,让教师教在其中。
最后,学院徐曼琳院长强调,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,教研是教师的生命线。在教育教学这条道路上,要明确融入课程思政的意识,以对学生负责和对学校发展负责的态度落实本科课程教学“两性一度”建设的各项工作,扎实建好“一流”课程。
 |
徐曼琳院长和邵楠希副院长分别就活动进行总结 |